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医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国家高层次人才,IEEE Fellow,脑健康智能评估与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胡斌,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脑健康智能评估与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医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国家特聘专家,973首席科学家,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IEEE Fellow, IET Fellow, AAIA Fellow,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主编, Chair of TC Computational Psychophysiology, IEEE SMC;教育部计算机学科教指委委员、科技委委员。长期致力于心理生理计算、情感计算研究,在Science (Oct.2,2015)上提出了“Computational Psychophysiology”这一新的研究方向,美国科学院、医学院两院院士 Michael I.Posner 教授的评价为“心理生理计算将引领新的研究热潮”。先后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2023年),中国发明专利金奖(2019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8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16年),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学术他引7000余次。主持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项欧盟和英国数字化精神健康项目、国家变革性技术“基于心理生理多模态信息的精神障碍早期识别与干预技术”、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面向情感功能异常神经机制的多模态生理信息异步分析系统”等重大重点项目,这些工作极大地推动了精神障碍客观、量化诊断与非药物干预的发展。
报告摘要:
近年来全球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有9.7亿人患有精神障碍,占全球总人口的13%。当前精神疾病诊断多以医生访谈和精神疾病诊断量表为主,缺乏客观量化诊断指标;治疗方式主要为药物治疗等方法,但是药物治疗存在副作用大等问题。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精神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契机,推动精神疾病诊疗由症状描述型向数据驱动型发生转变,提供了普适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的精神疾病诊疗分析技术,从而提高了精神疾病临床识别率和治疗有效率。本次报告将介绍医学电子领域对精神障碍诊疗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