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特聘教授
Ken Fields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实时网络音乐表演(NMP)的实践上。NMP指的是通过高速网络进行实时协作音乐创作和表演。他是Artsmesh软件的创作者,用于实时网络音乐合作。Ken在中央音乐学院(CCOM)教授了二十年,期间开设了许多基础课程,并继续与CCOM的音乐人工智能项目进行学术合作。其他当前项目包括作为"The Digital Score EU Research Council Grant 2001-2026"的合作主要研究员,以及开发"Netronome App"(一款用于网络音乐的节拍器)。他还担任《有组织声音杂志》(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和"电子声乐音乐研究亚洲网络"(EMSAN)的编辑委员会成员。
报告摘要:
电子音乐的现场舞台表演(如现场 DJ秀)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许多关键领域。例如,我们是否可以相信使用笔记本演奏音乐的音乐家们除了按下任何人都能按下的 "播放 "键之外,还真的做了什么?他们所模仿的像硬核摇滚吉他手那样夸张的演奏动作,除了增强视觉效果之外,是否真的对音乐的表达有所影响。我们无法知道笔记本电脑屏幕背后发生了什么,因此无法做出判断。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欣赏到一场精湛的笔记本电脑音乐表演呢?有了用于音乐呈现的人工智能工具,我们在判断或感受现场电子音乐表演的美学价值方面就有了更高的标准。为了支持对 "以技术为媒介的表演中的生命力 "这一总体背景的研究,我将引入菲利普-奥斯兰德(Philip Auslander)在表演研究方面广受赞誉的批判性著作。关于许多电子音乐学研究关注的现场笔记本电脑音乐表演的特殊性,约翰-克罗夫特(John Croft)集中阐述了该领域的可靠观点。对表演中 "现场感 "现象的感知标准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其无法通过客观的、本体论的决定因素来衡量,而是由历史和主观决定的。如果对"现场感 "吹毛求疵,中央电视台除夕夜 "现场 直播"的预先录制、对口型的春晚节目和 含有midi的管弦乐伴奏,可能根本不像是现场表演;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欢聚一堂,尽情享受这一时刻。